小马拉大车,拉不动,大马拉小车,车会翻。。。前提还要有合适的道路及一定的货物
一个肥皂工厂每次出厂流水线上总有空盒,老板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出解决方案说要花百万采购设备查验空盒,老板嫌贵让底下员工解决,花了几十块买了一台电扇直接放流水线上吹空盒直接搞定
我们公司之前花高价招进来几个大众出来的管理人员!结果来了之后,先是花了一个月研究车间,然后改革!这个工位挪一下能省十步路,每天多做几个工件!那个机器位置不合理,也要挪!隔三差五来一次,把工人弄的怨声载道!结果去年底,成功把公司弄没了
大企业因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沉淀积累,有一整套管理模式,小企业客观上做不到。 比如说,我去过央企的一个分厂,大概500职工,一线人,有一个安全科,除了管设备安全运作的,有两个人没有别的工作,就是带了相机在车间里转,见到工人没有穿劳保鞋、没有戴防护目镜,女工没有戴帽子、吸烟区的地面上有烟头等等,立即拍下来,然后处罚。500人的小企业,恨不得一个人当作两个人用,怎会是有这种闲人,更加不用说50人的小企业了。
前两三年,就是疫情那一段时间,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理发店,失敬失敬,叫某某发艺工作室,就是租的一间车库大小的门市房,门口的海报显示,店长以前是某连锁发艺机构的首席发艺总监,店长以下全是总监,最低也是助理总监,男士理发100元起,女士的直接叫项目,不到一年,海报变成旺铺转让了
老婆在一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,氛围很好,老板女的,暑假带头把女儿带到公司去做作业,后来所有人都把小孩带到公司去,七八个小孩,小孩一多,老板还专门找来一个老师看着,带着玩,老婆本来是准备在哪里过度一下,结果一干七八年,后来搬家了,太远,才依依不舍的离开
最具有欺骗性的一句话:管理出效益! 如果一个企业靠自生能做强做大,那这个企业的制度及模式就没什么问题,所有的更新改革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的,公司的掌舵人实施线路非常正确。如果股东发昏,引入其它高管,新的管理为了体现自我价值,难保不会为了表面成绩做出一些激烈的改革和变更,猛的一看感觉符合股东的短期利益,各种数据报表异常好看,估计这种离死就不远了。原来所有的工序和模式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,现在仅仅需要按部就班,那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,工作移交到我这里我仅仅需要平安移交至下道工序,其它事情概不负责。最后导致各种部门隔阂,行事效率极其低下。
小公司必须以业绩为导向,别搞方法论,最怕就是老板耳根子软,今天学阿里明天学苹果,你的员工能够用上苹果吗?
刚毕业在大公司,国内民企前几那种,出去说在哪工作也感觉多少有点子面子,不过基层员工只是一颗螺丝,没有人情味,办点事流程很长,制度很完善,务虚工作很多,不太好摸鱼。后来辞职去了一家百十人小公司,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管理,有制度也能够准确的通过真实的情况适当更改,有私事跟部门领导说一声,不会扣钱,自身能力提升全靠自己,工作内容也杂,可能什么都要干,但是并不多,没事玩手机睡觉一般也不会有人管。
体制内大公司领导(A):你应该这样做、那样做。小公司领导(B):你自己会做吗?(A):我是做管理的,不需要会。(B)你不会,怎么知道如何管是对的?(A)你要提供证据证明你做的是对的,而不是我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。(B)意思你不懂,要我替你想好怎么做,然后还要告诉你怎么这么做是对的,然后再提供理由说你我是对的?(A)明白就好。
我之前在的那个公司,70个人车间干活的连上机修电工工艺才二十来个,业务部总共仨人,会计俩,剩下的呵呵
看完网友的这些精彩分享,电子设备屏幕前的你们是否有一肚子的话想说,欢迎各位评论区留言,友好讨论哦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突然高烧、上吐下泻!上海多位市民称就餐后出现不适,市中心一日料店已暂停营业,监管部门介入调查
因健身走红的26岁女法医:看《法医秦明》入行,3年面对死亡600多次,打算去世后捐献遗体
网易直击黄仁勋见面会,他说了这28句线亿美元买个安心:苹果押注美国本土稀土
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